Part Ⅰ

C语言的经典程序“Hello World”并不难写,很多朋友都可以闭着眼将它写出来。那么编译一个“Hello World”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从源代码到可执行文件

我们将这个文件命名为hello.c:

1
2
3
4
5
6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程序的第一行引用了stdio.h,stdio.h里有一些C标准库预定义好的方法,比如printf()方法,printf()方法可将字符串打印到标准输出流。

接着,int main()定义了主函数,是这个程序的入口。main()方法的返回值是int,在本程序中,我们返回了0,0表示程序正常结束,非0的结果表示程序异常结束。

在进行下一步的编译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计算机基于二进制,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和数据本质上都是二进制的。二进制写起来难度太大,不适合开发,于是人们一步步抽象,最后发明了高级语言,比如C、C++、Java、Python等。使用高级语言编程,需要通过编译器或解释器,将源代码“翻译”成计算机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可在计算机上直接执行的二进制文件被称作可执行文件。无论是在Windows上还是Linux上,.c、.cpp文件是无法直接运行的,需要使用编译工具转化为可执行文件。例如,.exe文件可以在Windows上被计算机运行。

Hello World程序比较简单,现实中我们用到的很多软件都由成百上千个源代码文件组成,将这些源代码文件最终转化为可执行文件的过程,被称为构建(Build)。复杂软件的构建过程会包括一系列活动:

  • 从版本控制系统(比如git)上获取最新的源代码
  • 编译当前源代码、检查所依赖的其他库或模块
  • 执行各类测试,比如单元测试
  • 链接(Link)所依赖的库或模块
  • 生成可执行文件

构建大型软件确实非常麻烦,一般都会有一些工具辅助完成上述工作。我们把上述这些过程拆解,只关注编译的过程。编译一般分为四步:预处理(Preprocess)、编译(Compile)、汇编(Assembly)和链接(Link)。

下面以Linux下的GCC编译过程为例做一些拆解。在介绍编译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GCC。

GCC简介

GCC是GNU Compiler Collection的缩写,GCC是一系列编译器的集合,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GCC最初名为GNU C Compiler,当时它只是一款C语言的编译器,不过随着后续迭代,它支持C++、Fortran、Go等语言,GCC也因此成为一个编译器集合。GCC有以下特点:

  • GCC支持的编程语言多。比如,g++是C++编译器,gfortran是Fortran编译器。
  • GCC支持的硬件全。GCC可以将源代码编译成x86_64、ARM、PowerPC等硬件架构平台的可执行文件。
  • GCC支持众多业界标准。GCC能很快支持最新的C++标准,GCC支持OpenMP、OpenACC。

虽然编译器并非只有GCC一种,macOS上有Clang,Windows上有MSVC,但GCC的这些特点让它从众多编译器间脱颖而出,很多开源软件会选择GCC完成编译工作。

刚才提到,软件构建的过程比较复杂,GCC的一些“兄弟”工具提供了很多支持功能:

  • GNU Make:一款自动化编译和构建工具,多文件、多模块的大型软件工程经常需要使用GNU Make。
  • GDB:GNU Debugger,用于调试。
  • GNU Binutils:一组二进制工具集,包括链接器ld、汇编器as等,GNU Bintuils可以和GCC、GNU Make一起完成构建过程。我们将在下文使用这些工具。

综上,GCC在Linux操作系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好,我们开始了解一下如何使用GCC编译hello.c文件。下面的命令可以直接将hello.c编译为一个可执行文件:

$ gcc hello.c
它会生成一个名为a.out的可执行文件,执行这个文件:
$ ./a.out
也可以不使用a.out这个名字,我们自己对其进行命名:
$ gcc hello.c -o myexe
样就生成了一个名为myexe的可执行文件。

前面的命令一步到位,得到了可执行文件,实际上gcc对大量内容进行包装,隐藏了复杂步骤。下面我们从把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几大步骤拆解看看整个编译过程。

预处理

使用预处理器cpp工具进行预处理。注意,这里的cpp是C Preprocessor的缩写,并不是C-plus-plus的意思。

cpp hello.c -o hello.i
这时,我们得到了经过预处理的hello.i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
extern int printf (const char *__restrict __format, ...);
...
# 2 "hello.c" 2
# 3 "hello.c"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这个文件非常长,有八百多行之多,里面有大量的方法,其中就有printf()方法。

预编译主要处理源代码中以#开始的预编译指令,主要处理规则如下:

  • 处理#include预编译指令,将被包含的文件插入到该预编译指令的位置。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如果被包含的文件还包含了其他文件,会递归地完成这个过程。
  • 处理条件预编译指令,比如#if、#ifdef、#elif、#else、#endif。
  • 删除#define,展开所有宏定义。
  • 添加行号和文件名标识,以便于在编译过程中产生编译错误或者调试时都能够生成行号信息。

编译

编译的过程主要是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这背后涉及编译原理等一些内容。这里只进行编译,不汇编,可以生成硬件平台相关的汇编语言。
$ gcc -S hello.i -o hello.s

gcc其实已经做了封装,背后是使用一个名为cc1的工具,cc1并没有放在默认的路径里。Ubuntu 16.04系统上,cc1位于:/usr/lib/gcc/x86_64-linux-gnu/5.4.0/cc1:
$ /usr/lib/gcc/x86_64-linux-gnu/5.4.0/cc1 hello.i -o hello.s

针对华为鲲鹏ARM的OpenEuler系统上,cc1位于:/usr/libexec/gcc/aarch64-linux-gnu/7.3.0/cc1:

$ /usr/libexec/gcc/aarch64-linux-gnu/7.3.0/cc1 hello.i -o hello.s
汇编代码hello.s大致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file	"hello.c"
.text
.section .rodata
.LC0:
.string "Hello World"
.text
.globl main
.type main, @function
main:
.LFB0:
.cfi_startproc
endbr64
pushq %rbp
.cfi_def_cfa_offset 16
.cfi_offset 6, -16
movq %rsp, %rbp
.cfi_def_cfa_register 6
leaq .LC0(%rip), %rax
movq %rax, %rdi
call puts@PLT
movl $0, %eax
popq %rbp
.cfi_def_cfa 7, 8
ret
.cfi_endproc
.LFE0:
.size main, .-main
.ident "GCC: (Ubuntu 11.4.0-1ubuntu1~22.04) 11.4.0"
.section .note.GNU-stack,"",@progbits
.section .note.gnu.property,"a"
.align 8
.long 1f - 0f
.long 4f - 1f
.long 5
0:
.string "GNU"
1:
.align 8
.long 0xc0000002
.long 3f - 2f
2:
.long 0x3
3:
.align 8
4:

在x86_64架构中,printf()方法在底层是用call puts来实现的,call用来调用一个函数。puts函数只出现了一个名字,它是C标准库里定义的函数,具体的实现并没有在上面这个程序中定义。

汇编

得到汇编代码后,离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仅有一步之遥,我们可以用as工具将汇编语言翻译成二进制机器码:
$ as hello.s -o hello.o

二进制机器码就很难看懂了:

1
2
$ xxd hello.o
00000000: 7f45 4c46 0201 0100 0000 0000 0000 0000 .ELF............00000010: 0100 3e00 01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020: 0000 0000 0000 0000 a002 0000 0000 0000 ................00000030: 0000 0000 4000 0000 0000 4000 0d00 0a00 ....@.....@.....00000040: 5548 89e5 bf00 0000 00e8 0000 0000 b800 UH..............00000050: 0000 005d c348 656c 6c6f 2057 6f72 6c64 ...].Hello World00000060: 0000 4743 433a 2028 5562 756e 7475 2035 ..GCC: (Ubuntu 500000070: 2e34 2e30 2d36 7562 756e 7475 317e 3136 .4.0-6ubuntu1~1600000080: 2e30 342e 3132 2920 352e 342e 3020 3230 .04.12) 5.4.0 20......

虽然这个文件已经是二进制的机器码了,但是它仍然不能执行,因为它缺少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库,比如C语言printf()对应的汇编语言的puts函数。确切的说,系统还不知道puts函数在内存中的具体位置。如果我们在一份源代码中使用了外部的函数或者变量,还需要重要的一步:链接。

链接

很多人不太了解链接,但这一步却是C/C++开发中经常使用的部分。

下面的命令进行链接,生成名为hello的可执行文件:
$ gcc hello.o -o hello

上面的命令基于动态链接的方式,生成的hello已经是一个可执行文件。实际上,这个命令隐藏了很多背后的内容。printf()方法属于libc库,上面的命令并没有体现出来如何将hello.o团队和libc库链接的过程。为了体现链接,我们使用链接器ld,将多个模块链接起来,生成名为myhello的可执行文件:
$ ld -o myhello hello.o /usr/lib/x86_64-linux-gnu/crt1.o /usr/lib/x86_64-linux-gnu/crti.o /usr/lib/x86_64-linux-gnu/crtn.o -lc -dynamic-linker /lib64/ld-linux-x86_64.so.2

我们终于将一份源代码编译成了可执行文件!这个命令有点长,涉及到文件和路径也有点多,它将多个文件和库链接到myhello中。crt1.o、crti.o和crtn.o是C运行时所依赖的环境。如果提示crt1.o这几个文件找不到,可以使用find命令来查找:
$ find /usr/lib -name 'crt1.o'

我们知道,main()方法是C语言程序的入口,crt1.o这几个库是在处理main()方法调用之前和程序退出之后的事情,这需要与操作系统协作。在Linux中,一个新的程序都是由父进程调用fork(),生成一个子进程,然后再调用execve(),将可执行文件加载进来,才能被操作系统执行。所以,准确地说,main()方法是这个程序的入口,但仅仅从main()方法开始,并不能顺利执行这个程序。

ld命令中-lc表示将搜索libc.so的动态链接库。对于Linux的ld,-l参数后面跟随库名(namespec)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链接规则,动态链接库会在namespec前加上前缀lib,最终会被命名为 libnamespec .so。这里我们想使用C标准库,namespec为c,实际链接的是libc.so这个动态链接库。

此外,ld-linux-x86_64.so.2是链接器ld本身所依赖的库。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hello.o链接前后的区别。使用反汇编工具objdump看一下链接前:

1
2
3
4
$ objdump -dS hello.o
hello.o: 文件格式 elf64-x86_64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000000000000000 <main>: 0: 55 push %rbp 1: 48 89 e5 mov %rsp,%rbp 4: bf 00 00 00 00 mov $0x0,%edi 9: e8 00 00 00 00 callq e <main+0xe> e: b8 00 00 00 00 mov $0x0,%eax 13: 5d pop %rbp 14: c3 retq

它只有一个main函数,callq调用了某个方法,这个方法在内存中的地址还是不确定的。callq其实就是call,反汇编时会显示为callq。再来看链接后的myhello:

1
2
3
$ objdump -dS myhello
myhello: 文件格式 elf64-x86_64
Disassembly of section .init:0000000000400340 <_init>:...Disassembly of section .plt:0000000000400360 <puts-plt-0x10>:...​0000000000400370 <puts@plt>: 400370: ff 25 aa 03 20 00 jmpq *0x2003aa(%rip) # 600720 <_GLOBAL_OFFSET_TABLE_+0x18> 400376: 68 00 00 00 00 pushq $0x0 40037b: e9 e0 ff ff ff jmpq 400360 <_init+0x20>​0000000000400380 <__libc_start_main@plt>:...​Disassembly of section .plt.got:​0000000000400390 <.plt.got>:...​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00000000004003a0 <main>: 4003a0: 55 push %rbp 4003a1: 48 89 e5 mov %rsp,%rbp 4003a4: bf 70 04 40 00 mov $0x400470,%edi 4003a9: e8 c2 ff ff ff callq 400370 <puts@plt> 4003ae: b8 00 00 00 00 mov $0x0,%eax 4003b3: 5d pop %rbp 4003b4: c3 retq 4003b5: 66 2e 0f 1f 84 00 00 nopw %cs:0x0(%rax,%rax,1) 4003bc: 00 00 00 4003bf: 90 nop​00000000004003c0 <_start>: 4003c0: 31 ed xor %ebp,%ebp 4003c2: 49 89 d1 mov %rdx,%r9 4003c5: 5e pop %rsi 4003c6: 48 89 e2 mov %rsp,%rdx 4003c9: 48 83 e4 f0 and $0xfffffffffffffff0,%rsp 4003cd: 50 push %rax 4003ce: 54 push %rsp 4003cf: 49 c7 c0 60 04 40 00 mov $0x400460,%r8 4003d6: 48 c7 c1 f0 03 40 00 mov $0x4003f0,%rcx 4003dd: 48 c7 c7 a0 03 40 00 mov $0x4003a0,%rdi 4003e4: e8 97 ff ff ff callq 400380 <__libc_start_main@plt> 4003e9: f4 hlt 4003ea: 66 0f 1f 44 00 00 nopw 0x0(%rax,%rax,1)​00000000004003f0 <__libc_csu_init>:...​0000000000400460 <__libc_csu_fini>:...​Disassembly of section .fini:​0000000000400464 <_fini>:...

这个文件是一个ELF文件,也就是Linux上的可执行文件。我们看到除了main之外,还增加了很多内容,一些内容这里就省略了。我们看main中的callq 400370 ,这行命令确定了puts的具体地址:400370。另外,增加了_start,_start是程序的真正入口,在_start中会进行初始化等工作。

前面使用的是动态链接,也可以使用静态链接的方式:
ld -static -o statichello hello.o -L`gcc --print-file-name=` /usr/lib/x86_64-linux-gnu/crt1.o /usr/lib/x86_64-linux-gnu/crti.o /usr/lib/x86_64-linux-gnu/crtn.o --start-group -lc -lgcc -lgcc_eh --end-group

hello.c的源代码只有几行,经过动态链接后的可执行文件4.9KB,静态链接后的可执行文件888KB。

小结

其实,我之前的技术栈主要集中在Java、Python。对C/C++了解并不多,最近需要编译一些软件,同时也在学习编译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因此开始重新学习起来。计算机的底层知识确实博大精深,仅仅一个Hello World,竟然经历了这么复杂的过程。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四步中,前三步都有现成的工具可供使用,如果不是专门研发编译器的朋友,大可不必深挖。相比而下,我们开发和编译程序时,经常用到链接。虽然学了很多年的计算机,写了一些程序,但我对链接其实非常不熟悉。对于我来说,超出我以往知识范畴的点包括:如何链接、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main()之前操作系统和编译器所做的工作等等。

Part Ⅱ 浅析Linux的动态链接库

分析了Hello World是如何编译的,即使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也需要依赖C标准库和系统库,链接其实就是把其他第三方库和自己源代码生成的二进制目标文件融合在一起的过程。经过链接之后,那些第三方库中定义的函数就能被调用执行了。早期的一些操作系统一般使用静态链接的方式,现在基本上都在使用动态链接的方式。

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

虽然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都能生成可执行文件,但两者的代价差异很大。下面这张图可以很形象地演示了动态链接和静态链接的区别:

左侧的人就像是一个动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右侧的海象是一个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比起人,海象臃肿得多,那是因为静态链接在链接的时候,就把所依赖的第三方库函数都打包到了一起,导致最终的可执行文件非常大。而动态链接在链接的时候并不将那些库文件直接拿过来,而是在运行时,发现用到某些库中的某些函数时,再从这些第三方库中读取自己所需的方法。

我们把编译后但是还未链接的二进制机器码文件称为目标文件(Object File),那些第三方库是其他人编译打包好的目标文件,这些库里面包含了一些函数,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而不用自己动手写一遍。在编译构建自己的可执行文件时,使用静态链接的方式,其实就是将所需的静态库与目标文件打包到一起。最终的可执行文件除了有自己的程序外,还包含了这些第三方的静态库,可执行文件比较臃肿。相比而言,动态链接不将所有的第三方库都打包到最终的可执行文件上,而是只记录用到了哪些动态链接库,在运行时才将那些第三方库装载(Load)进来。装载是指将磁盘上的程序和数据加载到内存上。例如下图中的Program 1,系统首先加载Program 1,发现它依赖 libx .so 后才去加载 libx .so。

所以,静态链接就像GIF图中的海象,把所需的东西都带在了身上。动态链接只把精简后的内容带在自己身上,需要什么,运行的时候再去拿。

不同操作系统的动态链接库文件格式稍有不同,Linux称之为共享目标文件(Shared Object),文件后缀为 .so,Windows的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文件后缀为.dll。

地址无关

无论何种操作系统上,使用动态链接生成的目标文件中凡是涉及第三方库的函数调用都是地址无关的。假如我们自己编写的程序名为Program 1,Program 1中调用了C标准库的printf(),在生成的目标文件中,不会立即确定printf()的具体地址,而是在运行时去装载这个函数,在装载阶段确定printf()的地址。这里提到的地址指的是进程在内存上的虚拟地址。动态链接库的函数地址在编译时是不确定的,在装载时,装载器根据当前地址空间情况,动态地分配一块虚拟地址空间。

而静态链接库其实是在编译时就确定了库函数地址。比如,我们使用了printf()函数,printf()函数对应有一个目标文件printf.o,静态链接时,会把printf.o链接打包到可执行文件中。在可执行文件中,printf()函数相对于文件头的偏移量是确定的,所以说它的地址在编译链接后就是确定的。

动态链接的优缺点

相比之下,动态链接主要有以下好处:

  • 多个可执行文件可以共享使用系统中的共享库。每个可执行文件都更小,占用的磁盘空间也相对比较小。而静态链接把所依赖的库打包进可执行文件,假如printf()被其他程序使用了上千次,就要被打包到上千个可执行文件中,这样会占用了大量磁盘空间。
  • 共享库的之间隔离决定了共享库可以进行小版本的代码升级,重新编译并部署到操作系统上,并不影响它被可执行文件调用。静态链接库的任何函数有了改动,除了静态链接库本身需要重新编译构建,依赖这个函数的所有可执行文件都需要重新编译构建一遍。

当然,共享库也有缺点:

  • 如果将一份目标文件移植到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上,而新的操作系统缺少相应的共享库,程序将无法运行,必须在操作系统上安装好相应的库才行。
  • 共享库必须按照一定的开发和升级规则升级,不能突然重构所有的接口,且新库文件直接覆盖老库文件,否则程序将无法运行。

ldd命令查看动态链接库依赖

在Linux上,动态链接库有默认的部署位置,很多重要的库放在了系统的/lib和/usr/lib两个路径下。一些常用的Linux命令非常依赖/lib和/usr/lib64下面的各个库,比如:scp、rm、cp、mv等Linux下常用的命令非常依赖/lib和/usr/lib64下的各个库。不小心删除了这些路径,可能导致系统的很多命令和工具都无法继续使用。

我们可以用ldd命令查看某个可执行文件依赖了哪些动态链接库。

on Ubuntu 16.04 x86_64
$ ldd /bin/ls
linux-vdso.so.1 => (0x00007ffcd3dd9000)
libselinux.so.1 => /lib/x86_64-linux-gnu/libselinux.so.1 (0x00007f4547151000)
libc.so.6 => /lib/x86_64-linux-gnu/libc.so.6 (0x00007f4546d87000)
libpcre.so.3 => /lib/x86_64-linux-gnu/libpcre.so.3 (0x00007f4546b17000)
libdl.so.2 => /lib/x86_64-linux-gnu/libdl.so.2 (0x00007f4546913000)
/lib64/ld-linux-x86-64.so.2 (0x00007f4547373000)
libpthread.so.0 => /lib/x86_64-linux-gnu/libpthread.so.0 (0x00007f45466f6000)

可以看到,我们经常使用的ls命令依赖了不少库, 包括了 C 语言标准库 libc .so 。

如果某个Linux的程序报错提示缺少某个库,可以用ldd命令可以用来检查这个程序依赖了哪些库,是否能在磁盘某个路径下找到.so文件。如果找不到,需要使用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来调整,下文将介绍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

SONAME文件命名规则

so文件后面往往跟着很多数字,这表示了不同的版本。so文件命名规则被称为SONAME:
libname.so.x.y.z

lib是前缀,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x为主版本号(Major Version),y为次版本号(Minor Version),z为发布版本号(Release Version)。

  • Major Version表示重大升级,不同Major Version之间的库是不兼容的。Major Version升级后,或者依赖旧Major Version的程序需要更新代码,重新编译,才可以在新的Major Version上运行;或者操作系统保留旧Major Version,使得老程序依然能运行。
  • Minor Version表示增量更新,一般是增加了一些新接口,原来的接口不变。所以,在Major Version相同的情况下,Minor Version从高到低是兼容的。
  • Release Version表示库的一些bug修复,性能改进等,不添加任何新的接口,不改变原来的接口。

但是我们刚刚看到的.so只有一个Major Version,因为这是一个软连接,libname.so.x软连接到了libname.so.x.y.z文件上。

1
2
$ ls -l /lib/x86_64-linux-gnu/libpcre.so.3
/lib/x86_64-linux-gnu/libpcre.so.3 -> libpcre.so.3.13.2

因为不同的Major Version之间不兼容,而Minor Version和Release Version都是向下兼容的,软连接会指向Major Version相同,Minor Version和Release Version最高的.so文件上。

动态链接库查找过程

刚才提到,Linux的动态链接库绝大多数都在/lib和/usr/lib下,操作系统也会默认去这两个路径下搜索动态链接库。另外,/etc/ld.so.conf文件里可以配置路径,/etc/ld.so.conf文件会告诉操作系统去哪些路径下搜索动态链接库。这些位置的动态链接库很多,如果链接器每次都去这些路径遍历一遍,非常耗时,Linux提供了ldconfig工具,这个工具会对这些路径的动态链接库按照SONAME规则创建软连接,同时也会生成一个缓存Cache到/etc/ld.so.cache文件里,链接器根据缓存可以更快地查找到各个.so文件。每次在/lib和/usr/lib这些路径下安装了新的库,或者更改了/etc/ld.so.conf文件,都需要调用ldconfig命令来做一次更新,重新生成软连接和Cache。但是/etc/ld.so.conf文件和ldconfig命令最好使用root账户操作。非root用户可以在某个路径下安装库文件,并将这个路径添加到/etc/ld.so.conf文件下,再由root用户调用一下ldconfig。

对于非root用户,另一种方法是使用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存放着若干路径。链接器会去这些路径下查找库。非root可以将某个库安装在了一个非root权限的路径下,再将其添加到环境变量中。

动态链接库的查找先后顺序为:

  • 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中的路径
  • /etc/ld.so.cache缓存文件
  • /usr/lib和/lib
    比如,我们把CUDA安装到/opt下面,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将CUDA添加到环境变量里。

export LD_LIBRARY_PATH=/opt/cuda/cuda-toolkit/lib64:$LD_LIBRARY_PATH

如果在执行某个具体程序前先执行上面的命令,那么这个程序将使用这个路径下的CUDA;如果将这行添加到了.bashrc文件,那么该用户一登录就会执行这行命令,因此该用户的所有程序也都将使用这个路径下的CUDA。当同一个动态链接库有多个不同版本的.so文件时,可以将它们安装到不同的路径下面,然后使用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来控制使用哪个库。这种比较适合在多人共享的服务器上使用不同版本的库,比如CUDA这种版本变化较快,且深度学习程序又高度依赖的库。

除了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外,还有一个LD_PRELOAD环境变量。LD_PRELOAD的查找顺序比LD_LIBRARY_PATH还要优先。LD_PRELOAD里是具体的目标文件列表(A list of shared objects);LD_LIBRARY_PATH是目录列表(A list of directories)。

GCC编译选项

使用GCC编译链接时,有两个参数需要注意,一个是-l(小写的L),一个是-L(大写的L)。我们前面曾提到,Linux有个约定速成的规则,假如库名是name,那么动态链接库文件名就是 libname. so 。在使用GCC编译链接时,-lname来告诉GCC使用哪个库。链接时,GCC的链接器ld就会前往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etc/ld.so.cache缓存文件和/usr/lib和/lib目录下去查找libname.so。我们也可以用-L/path/to/library的方式,让链接器ld去/path/to/library路径下去找库文件。

如果动态链接库文件在/path/to/library,库名叫name,编译链接的方式如下:
$ gcc -L/path/to/library -lname myfi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