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大暑三候

初候,鹿角解【 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後,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二候,蜩【 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螿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螿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接近远日点,冬至接近近日点,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夏长冬短由此得来。

日期计算:

公式:日期=[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今天是2021年的6月21日,星期一。辛丑年(牛年)五月十二,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

何为夏至

  夏至,在古代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民间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有拜神祭祖、消暑避伏、清补吃面等习俗。

  夏至时节,气温继续升高,暴雨开始增多,代表着炎热夏天的进一步来临。

  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同时,夏至的夜空,也会逐渐变成夏季星空,那繁星闪烁的夜,将照着我们安然入梦,一梦忽觉夏日长。

夏日里,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夏季里,温度最高的时候莫过于白天了,尤其是在午后时分。太阳像一个大火炉,烧烤着大地,路边的野花无精打采的低下了头,树上的叶子毫无生机的静止下来。整个环境中,就像是盖了一个蒸笼,一层层的热浪吹来,让人感觉有点儿喘不过气。

  天气虽热,环境虽苦,但却阻碍不了人们为了生活而继续前行的脚步。此时,地里的农活还没有忙完,上学的孩子还没有放假,上班的人们也还得工作。我们经常会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或挥汗如雨,或埋头苦读,或来去匆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用自己的方式,用力的活着,努力的坚持着,尽力的打拼着……

夏夜里,凉风习习,繁星满天

  天夏季里,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晚上了。此时,气温渐渐的降了下来,不像白天时那样的炎热。院子里的花草,在浇上水之后,立马变得生机勃勃,活力重现。夏天的晚上,偶尔还是有点儿凉风的,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到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经历了白天的烦躁之后,也变得像这傍晚的天气一样,慢慢的趋于平静,趋于祥和。吃过晚饭后的人们,总是喜欢去外面转一转,聚一聚。或三五成群跳一跳广场舞,或一人独行看一看满天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享受着这夏夜里难得的惬意时光……

夏至三候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即五天称为“一候”,而一个节气十五天左右,所以每个节气就是“三候” ————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因鹿是阳性山兽且鹿的角朝前生,夏至到来,阳气盛极而衰,夏至一阴初生,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喜阳的生物开始衰退,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麇因属阴性,所以直到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意思是:夏至时,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开始快乐地歌唱。

  蜕皮后重见光明的成年蝉,绝大多数只能存活一个月左右,最短的只有可怜的3天,而为了这一个月,它需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诗词享清凉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代: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竹枝词

**竹枝词**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